首頁|新聞|軍事|汽車|游戲|科技|旅游|經(jīng)濟|娛樂|投資|文化|書畫

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教育 > 家庭教育 >

“司馬光砸缸”砸出應變能力

時間:2009-07-09 11:08:31 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

  司馬光是北宋時期非常有名的政治家和史學家,是史學大典《資治通鑒》的主編。司馬光自幼聰穎過人,素有機敏好學之美名,七歲能熟誦《左傳》,蓋為一時之神童。之于孩子們而言,司馬光更為著名的是其七歲砸缸救人的故事。

  某次,小司馬跟小伙伴們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個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沒頂了。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嚇得邊哭邊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來,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這就是流傳至今“司馬光砸缸”的故事。

  看了這則故事,大多家長會唏噓感慨。感慨小司馬的沉著冷靜,感嘆小司馬的臨機應變能力。在家長們的眼里,大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小司馬之素質。但同時,在一些家里眼里,可能會認為,多數(shù)孩子很難具備司馬光的沉著冷靜,更難具備其良好臨機應變能力。

  事實上,七歲司馬光之臨機應變能力已超乎其年齡段所具備的一般標準。好育園網(wǎng)站專家認為,我們今天看“司馬光砸缸”這則故事,其意義不在于要求所有的幼兒都能達到這種臨時應變能力,而在于在對幼兒進行日常教育過程中,要注重臨機應變能力的培養(yǎng),以提升幼兒的綜合素質。“司馬光砸缸”砸出的更多是一種提醒,它提醒家長、幼兒教育工作者要關注幼兒臨機應變能力的培養(yǎng)。

  好育園網(wǎng)站上一些幼教日志告訴我們,我們的一些孩子缺乏歷練,缺乏獨立生活能力,也缺乏臨機應變能力。一些幼兒飯菜灑在衣服上不知怎么處理,衣服弄臟了也不知道怎么處理,手臟了不知怎么洗,甚至吃飯也需要大人喂養(yǎng)......幼教實踐表明,當代的幼兒太缺乏自主生活能力了,更遑論是臨機應變能力了。

  幼兒缺乏自主生活能力和臨機應變能力,責任不在于幼兒,責任在于我們的教育。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一些家長過于注重浮于面上的“顯學”教育,比如過多關注所謂的幼兒特長教育,總想讓孩子成為一名天才,對孩子的綜合能力培養(yǎng)明顯關注不夠,對于各種生活技能培養(yǎng)也是幾近于無;一些家長對孩子的溺愛過多,幼兒成長所需要的一切都被家長包辦,對幼兒的自主生活能力培養(yǎng)重視不夠,幼兒不僅因此缺乏獨立生活能力,還因此缺乏自主判斷能力。凡此種種,幼兒的臨機應變能力自然因此無法得以培養(yǎng)和提升。

  司馬光成長歷程告訴我們,“司馬光砸缸”不是其成長的一個特例,而是其綜合素質的自然反映。專家提醒家長們,要讓孩子具備“司馬光砸缸”的能力,不能只關注特長培養(yǎng)等“顯學”教育,更要注重日常的生活能力培養(yǎng),這其中,獨立生活能力和臨機應變能力當是重中之中。

(責任編輯:羽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