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快訊|醫(yī)訊|資訊|頭條|健康|科技|旅游|經(jīng)濟|娛樂|投資|文化|書畫

心理沙盤治療抽動癥的案例分析

時間:2023-04-04 15:51:01   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

  抽動癥的病因目前并不是非常明確,但就一些案例來分析,主要有三方面因素。

  首先是遺傳因素,抽動癥的遺傳方式傾向于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所以在發(fā)病率上,男孩比女孩明顯多些;其次是精神心理因素,抽動癥狀在幼兒特別緊張焦慮時會呈加重趨勢,而在幼兒放松時會減輕,睡眠時消失,這說明突然驚嚇、長期心理緊張和焦慮可能是誘發(fā)兒童抽動癥的重要原因;最后是家庭因素,父母不良的教養(yǎng)方式,父母關系緊張等因素,都有可能是引發(fā)兒童產(chǎn)生抽動癥狀的原因。

  心理沙盤治療抽動癥的原因

  沙盤游戲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被創(chuàng)立以來,受到了心理學界廣泛傳播與肯定。雖然其被引進到中國不過短短二三十年時間,但其發(fā)展速度迅猛。沙盤游戲之所以對治療幼兒的問題行為特別有效,得益于患兒的心理能量在沙盤作品里以一種安全的方式宣泄出來。

  

  案例分析

  患兒6歲,男,足月順產(chǎn),治療前為某幼兒園大班學生。觀察患兒在每單位時間(20分鐘)攻擊性行為及抽動行為發(fā)生的頻次。其中,攻擊行為包括推、踢、咬、搶、打、撞等,抽動行為包括擠眼、歪嘴等運動抽動和清喉聲、吸鼻動作等發(fā)聲抽動,一天中抽取3個單位時間,共持續(xù)三天。

  結(jié)果顯示:患兒單位時間內(nèi)攻擊行為1.91,抽動行為4.12,相比正常兒童,有明顯的抽動行為,且有攻擊性。 其次,進行攝入性會談,根據(jù)患者本人及家長老師反饋的信息,觀察患兒的臨床表現(xiàn),結(jié)合CCMD-3(《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的診斷標準,診斷其為抽動癥,且伴有攻擊性。 《兒童行為量表(CBCL)Achenbach》評定結(jié)果提示其異常。

  考慮到患兒年紀尚小,語言表達能力不盡完善,征得家長同意,決定采用沙盤游戲療法進行治療。治療過程持續(xù)三個月,每周1-2次,共11次。

  從患兒的第一次沙盤作品來看,內(nèi)在秩序建立得并不好,整個沙盤作品給人的感覺是凌亂、割據(jù),毫無整合感和流暢性,也幾乎沒有什么有生機的沙具存在其中,所選用的沙具主要是由飛機、大炮、車子、武裝戰(zhàn)士和一些兇猛的恐龍構(gòu)成,另外就是一些柵欄圍成的一個個區(qū)域,這可能反映了患兒初次來訪,防御很重,咨訪關系尚未建立。

  

  沙箱左下位置擺放了一位撐船的漁翁,雖想自由但被包圍得水泄不通,且前方就是兩個低矮的隧道,顯然無法通過。整個沙盤作品投射出幼兒當時內(nèi)在的心理狀態(tài):焦慮和不安、沖突和攻擊、壓抑和圍困。第二次沙盤情況和第一次類似。

  第二階段是治療的關鍵與核心,持續(xù)的時間也最長,包括7次沙盤治療,2次面談。幼兒有了前兩次的沙盤體驗,他對沙盤這種“游戲”越來越有感覺,所以整個的治療過程雖然艱辛但也算順利。

  第二階段最后一次治療,也就是第九次的沙盤作品,患兒沒有給它命名。但是擺放完作品之后自述“心里舒服多了”“非常滿意這幅作品",大概是因為這次的沙圖將幼兒長期壓抑在心底最不敢表達的情緒給展示了出來,即對母親的憤怒和攻擊,抑或還包括對即將出生妹妹的排斥。

  

  經(jīng)過這么長時間的沙盤治療,幼兒與咨詢師也非常熟絡,防御解除了不少。據(jù)幼兒自述,母親對自己經(jīng)常打罵,自己覺得母親"很討厭"。當被問及左下角那個受傷的孩子是誰的時候,幼兒的回答很值得我們深思,他說“我覺得是這個孕婦將來的孩子”。

  患兒經(jīng)歷了為期三個月的沙盤治療。最后一次的作品,他命名為《豐收了》。患兒自述他自己將這些想來吃水果的恐龍都打倒了,自己種的這些水果長得都很好,豐收了!賈某抽動癥狀產(chǎn)生的主要原因是母子關系緊張,最近母親面臨生產(chǎn)而無暇管制賈某,其癥狀也有所緩解。

  

  從第一次到最后一次的沙盤作品,我們不難看出患兒內(nèi)心世界的走向和變化,包括作品的流暢性、整合性和生動性都得到了明顯的提升。從外在行為上看,其抽動行為基本消失,攻擊行為也比之前減少了許多,由此可見,沙盤治療對本個案的效果是明顯的。

  原因分析

  本案例的患兒,在現(xiàn)實生活中找不到接納和尊重,而沙盤治療為幼兒提供了一個完全被尊重、被接納和自由的活動空間,在這個空間里,患兒可以完全按照他的意愿來選擇沙具,制作沙盤作品,他不會被干涉,不會被控制,更不會被指責。他的所有選擇和行動都是他真實意愿的表達,他的無意識得到自然地流露,而精神分析學派認為,當無意識被意識化,心理問題便得以解決。

  游戲作為幼兒期的主導活動,其本身對于幼兒的心理發(fā)展和人格成長具有重大的意義。就像本案例的患兒,在舒展的環(huán)境中,他自然會對游戲(沙盤)產(chǎn)生興趣;純涸谟螒蛑校ㄟ^主客體的相互作用,構(gòu)建和豐富了自己的認知結(jié)構(gòu);"游戲"一詞,通常與快樂和愉悅的情緒情感聯(lián)結(jié)在一起,幼兒在游戲中釋放了壓力,有了輕松的情感體驗。

  此外,在游戲特別是沙盤游戲中,所有的沙具都是患兒按照自己的意志來擺放,這使得患兒也體驗到之前在實際生活中從未體驗到的控制感和操縱力,這在案例中的患兒身上也有所表達,這增加了患兒的"自我效能感"。

  最后,游戲?qū)τ诨純汉献髋c分享、規(guī)則意識的培養(yǎng)、社會交往的發(fā)展都有積極的影響。正如哲學家席勒說:"只有當人充分是人的時候,他才游戲;只有當人游戲的時候,他才完全是人!

  研究結(jié)論

  綜上所述,沙盤游戲?qū)τ诨純旱某閯影Y狀確實起到了明顯的緩解作用;患兒的攻擊行為明顯減少,抽動癥狀得到緩解。上述種種效果都得益于沙盤游戲治療給幼兒創(chuàng)設的自由與保護的空間,意象的自由表達,“母子一體性”的重現(xiàn),以及在游戲中幼兒自主性力量的激發(fā)和游戲本身的治療作用。

  

  同時,治療過程中,如果能得到家長,特別是母親的配合,并對患兒進行進一步的家庭治療,治療效果將會更好。

  更多相關問題討論,可以添加作者微信(jinbozhihui1)交流。

  參考資料

  王小康, 孫雪. 沙盤游戲緩解兒童抽動癥狀的機理分析——以一名抽動癥患兒為例[J]. 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 2017, 33(11):5.

(責任編輯:華康)

熱點聚焦

最新閱讀

熱門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