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軍事|汽車|游戲|科技|旅游|經(jīng)濟|娛樂|投資|文化|書畫
小兒肚子痛很常見,但不能以為是小病而不加理會。按中醫(yī)醫(yī)理分析,肚痛可以分為“熱積滯型”和“脾胃虛弱型”兩類。前者皆因燥熱引起,越按腹部越痛;后者則與體質(zhì)弱有關(guān),按摩腹部會感到很舒服,不愿停止。
個案1 內(nèi)熱積聚肚子痛
4歲的小明,平時活潑好動,最愛吃東西。最近幾天,卻嚷著肚子痛,但又不讓媽媽觸摸。媽媽拿他沒法,惟有去看醫(yī)生。小明的問題,許多小朋友其實都有。不信?不妨來核對一下!
1. 脾氣大,易生氣動怒。
2. 睡眠不安穩(wěn),夜來多夢。
3. 平時總是口不停吃東西,尤其愛吃香口零食(如薯片、炸蝦條等)。
4. 大便一粒粒,硬硬的。
5. 小孩子肚子痛多數(shù)會上廁所,但他卻例外。
6. 肚子痛之后,不但沒大便,更減少上廁所的頻率(少于一日一次)。
7. 肚子痛的時候,不愿意讓他人按摩腹部。
個案2 脾虛胃寒肚子痛
小健,同樣是4歲,同樣肚子痛,但情況和小明截然不同。因為小健并非貪吃型,平時不但不愛吃飯,即使你給他買零食,他也吃得不多。而且,他經(jīng)常表現(xiàn)得很疲倦的樣子,面色青青灰灰,體型瘦瘦削削,乍看真的滿面病容。
他的痛法,和小明完全不同。小健每次肚子痛,都要匆匆忙忙上廁所,大便既稀且爛。這時,如果媽媽替他搓搓肚子,真是求之不得。因為熱手掌按住腹部,令他感到很舒服,肚子也沒有那么痛。他的情況,應(yīng)該是脾胃虛弱,血氣不夠。治療方向,應(yīng)當(dāng)是行氣活血兼健脾。
(責(zé)任編輯:佚名)